查看原文
其他

做你自己,世界自然会供养你

2017-02-05 七月 好好虚度时光
朝九晚五之外的活法,看「好好虚度时光」就够了!▲


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

像朵永远不凋零的花


△李菁,80后湘西女子,写作者,摄影师,自由职业者。已出版作品《见素》、《当茉遇见莉》。


2016年,李菁回到浦市古镇,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,并开始创作她的第三本书。写作是她从小的梦,摄影是她养活自己的方式。

 

自由职业,这种曾经梦寐以求却遥远的状态,成了现在生活的日常。

 

这一切,距离她独自一人背着画板,在站台上等待一趟带她走出家乡古镇的火车,过去了整十年。

 

那趟火车载着年少的李菁离开大山,触碰到更大的世界。也让曾经置身人群便会瑟瑟发抖的女孩,如今能踏实地站在这片土地上。



今年27岁的李菁,出生于湖南湘西一个名叫浦市的古镇。古镇多旧时祠堂与四合院,阳光下依然能闻到雕花木窗的幽香。

 

站在李菁的书房,透过窗户望去,是无垠的田野,春有油菜,夏有荷花,秋有稻谷,冬有白雪。


十七岁前,李菁安静地生活在这片田野旁,过着物质清贫精神富足的生活。

 

“在我读小学三年级时,父亲成了小镇的邮递员,负责送整个镇上的书报杂志,家里成堆地摞着,每天放学后钻到杂志堆里,读至天黑。”

 

李菁父亲是个爱书的人,家里生活拮据,书籍却收藏了很多,几千册藏书塞满大大小小的书柜。小时候考试得了高分,父亲就带她去镇上新华书店,让她尽情挑喜欢的书作为奖励。

 

受父亲的影响,李菁从小便泡在书堆里。



“在书里,我看到另一个世界。在那个世界里,女孩的命运不止于早早嫁人,相夫教子,安稳过完一生。”(家乡许多女孩的命运依然如此。)

 

“小时候,寒冬时节,我和父亲围着火炉看书,读到经典的段落或句子,便会互相分享。

 

从那时起,我喜欢上了写文章,每次写就,父母便是我的第一个读者,我逐字逐句读,他们认认真真听,现在想来,我的文学梦,大概在那些围着火炉热气腾腾的夜晚,就种在心底了。”

 

如今想来,读书,是成本最低的了解世界的方式。在那些不能走出大山看世界的年月,李菁用这样的方式,获取与外面世界的连结。



后来,她考上大学,走出大山,再后来继续读研,得到去台湾交换的机会。

 

“我当初考研的动力,就是用一年时间,换取三年可自由读书的时间。”

 

在台湾期间,她特意跑去拜访简媜、林文义、仙枝、薛仁明等作家学者。

 

“林文义老师坚持每天写日记记录思想的吉光片羽,薛仁明老师在乡野间研读传统文化,这些学术大家在为人与为学上的品性深深感染了我。也让我更加确信要以一颗谦卑而热忱的心,面对我的文学梦。”

 

人生虽有定数,但事物每分每秒皆处于变化之中。当因循着心底的热爱去做某件事时,生命本身会接收到强烈的信号,帮助你接近理想的生活。

 

回到大陆,因缘巧合,还在读研的李菁顺利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,那是此前十年的积累所致,这本书让李菁在文学路上迈出了第一步。



成长路上,见过很多热爱并有天分在某件事上的人,数年后,环顾四周,空空荡荡。少年时在一条路上彼此暗中较劲的伙伴,大多不知所踪。

 

李菁明白,大多数差在了迈出那一步上。因为不确定热爱能否养活自己,担心这条路上困难太多。

 

可是人生哪条路,又是容易的呢?人们说,做热爱的事不容易,可不做热爱的事就容易了吗?

 

研究生毕业后,李菁也经历了一段纠结的日子。

 

她想自由职业,做专职写作者,但母亲坚持女孩子需要有一份稳定的工作。于是李菁成了一名大学老师。

 

“正式入职前的那个暑假,我在租来的房子里夜以继日地写着,几乎足不出户。当你在做自己热爱的事情时,你永远无法想象,那与生俱来的潜能,会在夜空中绽放出怎样的光芒。”

 

而入职后的安稳生活,李菁却感到艰辛。



 “我一周上16个课时,教2门课,带4个班。常备课至凌晨1点,四点半起来继续备课,然后洗漱去上课。”

 

“我其实不怕吃苦,但唯一让我觉得苦的是,书架上的书没时间读,更没时间写,日子就在每天的重复中过去了。

 

任何职业都既有满足感,也有无可奈何,对李菁而言,这份不错的工作,无奈之苦多过满足。

 

对有些人来说,内心是否愉悦,精神是否充盈,心里是否感到不断成长,是评价一份职业是否要继续下去的标准。

 

这与看重工作是否稳定,收入是否丰厚,技能是否不断完善的标准,并无高下之分。

 

求仁得仁,便足够了。



于是,2016年夏天,李菁辞去大学教职,换取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。

 

父母亲人觉得她太任性,一个从大山里走出的女孩子,能过上如今的生活就该知足。

 

你要意义,大学教师传道授业,还不够有意义?你要自由,相比公司白领,大学里还不够自由?

 

李菁无言以对。大多数选择,哪经得起质问,而大多数决定,也不必解释太多。甲之熊掌,如乙之砒霜。

 

需要做的,是让自己的热爱立得起来,给自己信心,让父母放心。

 

要仰仗一项技艺来养活写作的梦想,李菁选择了比较擅长的摄影。大学学习设计,执教时教授艺术类课程,让她对美有独特的感受。



△李菁摄影作品。


拍照,成了李菁收入的主要来源。吃饱穿暖,还有更多时间读书写作,李菁觉得很满足。

 

“小时候被问到梦想,我的回答从来都是,我要出书当作家。镇子里的人常笑笑,报以少小不知天高地厚的态度。”

 

“事实上从放弃大学教职那一刻起,我就在心里默默许愿,要把余生,都投入所爱之事上。”

 

她自己从小受书籍滋养,获得内心富足,仰赖于这样的富足,过上与小镇同龄女孩完全不同的生活。因此,她想毕生通过自己的文字,感染到一些人,哪怕微弱如星星之火。

 

“读书让我的生命生长出美好的部分,希望我通过写作,亦对他人有此作用。”



回到浦市古镇,她开始早睡早起。早起喝粥,阅读、写作,午后修图、设计,晚饭后健身,陪家人散步,除了外出摄影,大部分时间窝在书房阅读。

 

李菁的书房,藏书有上万册,她总是笑着说,要“先嫁书,后嫁人”。

 

不是隐居,也并非逃避,幽居古镇,沉醉书海的日子,对于李菁来说,每一天都是新的,在书里,看山峦,听世相万声。



“许多人在暗中嘲笑我,上了那么多年的学,现在却是待在小镇上的‘无业游民’。”

 

然而,在外十年,走过万里路,读过万卷书,长出的志气更有分量。经济和精神的双重独立,让她拥有选择的底气。

 

李菁说,“我知道自己要什么。事实上,除了可自由支配时间比以前多了外,收入也比以前多。你看,或许冥冥中是有力量在成全我的。”

 

李菁相信,一生专注去做一件事,终究会得到生命的回应。什么算成功?寻得和世间的独特联系,坚持下去,就是成功的一生。

 

如舒国治所写:“做你自己,世界自然会供养你。”



李菁个人微信:sheyinglijing

本期作者:七月。来自山野,愿为尘埃。

图片提供:李菁


-END-


往期精彩阅读:

我想到她的画里过个年

25岁在藏地,我获得了决定未来的启示

像每一滴酒回不了最初的葡萄,我回不到年少 | 大年征集

这一生,要去供养一份爱

当我老了,还会在乎什么?

就这么自由地孤独,善良地叛逆

我曾手握一把烂牌,却打出想要的局面

她画下了不完美的365天,然后找到了人生的答案


【转载、投稿、合作】

请邮件联系:hhxdsg@qq.com


▼ 点击"阅读原文",买虚度严选好物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